想要讓團隊同步執行工作,你必須先知道「共享語意庫」
你的公司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呢?是魅力型領袖號召大家做事,還是集權式的一聲令下全體排除萬難,抑或是扁平化無階級關係的呢?如果你的團隊意識良好,同事也都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不講理的人,相反地你的同事可能是一群理性、聰明的人,但為什麼團隊的實際表現卻還是差強人意?相信我,不管你待在上述哪種公司,一定會遇到組織團隊內部人員彼此無法協調出共識,更遑論有效率執行實務工作的時候。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自身的經驗、意見、感受而發表言論或與別人開始談話。我們的經驗/意見/感受/理論/觀點/想法...組何成獨特的個人語意庫,這個語意庫是我們所思所想,更是我們行動力的源頭。當兩人或多人各自緊守在個人語意庫範圍內展開團體談話時,難免會有對牛彈琴、鴨子聽雷的情境,我有我的意見你有你的,我有我的經驗你有你的,我有我的理論你有你的。 最常見的大概就是開會的時候。(大家一定有同感吧!)有時候長篇大論完,你很後來才意識到談話參與者根本不是在說同一件事情,或是很明顯有不同觀點,可是邊反駁時連自己的目的與想法都描繪不清。於是會議參加者容易覺得「開會」好沒效率,浪費時間。 但這卻是同步團隊語意庫的必要之惡,觀察一下開會時都是哪些人在發言?發言時間多久?理想狀態是: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開始說明自己的意見,讓意見自由流動,其他人就能更清楚、更全盤地瞭解「現在是什麼情況?」 當大家開始瞭解不同的理由與原因時,語意庫隨之擴大,而且更重要的是「團隊開始共享」語意庫了,就可以以此繼續發展出後續想法。 而當每個人都能接觸到更貼近、更相關的資訊時,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。 同步語意庫增加的時間成本,會被品質較佳的決策所彌補,大家會明白最後的決定是最佳的解決方案,他們也會願意實踐最後的決定,團隊會表現出更協調、更快速、更團結、更有決心的執行力。 相反的,當人在敏感對話中將想法停留在腦海中沒有發表出來,他們的意見就不會進入共有的語意庫,有人可能會遲疑,有人會私下討論或唱反調,有人會消極參與...最後可能只有少數人支持原本決策,但這決策其實影響到團隊的每一個人,所以很有可能要再為了同一件事情再開一次會,再重新討論,再次決定。光想就覺得可怕,尤其是你很難估算這中間消磨多少團隊成員的心力。 【打賞時間】感謝你閱讀到最後,我說如果你能順手... ✓ 留言給我,我會很開心 ✓ 多刷幾次文章、...